国旗下演讲
撰稿人:高二理科创新1班 王雯婕 徐浩然
撰稿人:王雯婕 徐浩然同学
演讲人:申晓志同学
科技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改变着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战胜2020新冠疫情,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防控、治疗、疫苗研发等多个重要领域展开科研攻关,抢跑时间、抢跑病情,赢得了健康、赢得了生命。科技的助力使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世界标兵!
2020年,中国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也意味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不畏浮云遮望眼,越是艰险越向前。中国人用行动给出了响亮的答案:2020年1月11日,天眼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问鼎苍天,逐日追月,有梦想又脚踏实地的华夏人追梦脚步永不停歇。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古人浪漫理想,到当代人的不断圆梦,在科技创新的漫漫征途中,中国会有更多惊喜奉献给这个时代。
在科技创新的漫漫征途中,中国有一批开拓者、先驱者筚路蓝缕,开疆拓土,他们是23位“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在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的底子上,他们硬是创造出“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他们靠的是智慧和毅力,更靠着火热的报国激情。在他们23人中,有21人是海外归来的学子。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新叶催陈叶,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血脉相承、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我国的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一天的薪水相当于国内一年。但他毅然选择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台长。呕心沥血二十年,他让中国的探测水平领先了世界整整二十年!截至目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9人中,有6位都是科学家:于敏、袁隆平、黄旭华、孙家栋、屠呦呦、钟南山,他们是国之栋梁,国之脊梁!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是它的内核。
科学探索无止境,现实生活为科学研究提出层出不穷的难题。当前,我国就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也带来不少问题。这其中一些就属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制约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有的问题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青年!
正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我们,也要有意识去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其实更重要的是品格,专注和勤奋,执着的好奇心和事业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吴文俊院士被访问时,他总爱说:你学习前人的东西,就是欠了的债,一定要通过自己创造新的东西来还债。年轻人不能只学习前人的东西,关键要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就是创新。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科技不仅影响着中国的现在,科技还将塑造中国的未来。在科技创新的漫漫征途中,科技前辈已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丰碑----精神的丰碑和成就的丰碑,丰碑让我们仰慕,丰碑更给我们鞭策!要想中国科技领跑世界,责任在我中国青年!
- 2024-11-18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国际部品味国学精粹,知行合一在路上
- 2024-11-18树新风,“干净行”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用行文化打造优美育人环境
- 2024-11-18弘扬红旗渠精神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班会课小切口做好育人“大文章”
- 2024-11-05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青年之使命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以“行”文化涵养青年教师的品格与底气
- 2024-11-05守护心灵,携爱前行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心理委员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