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
撰稿人:高二文科实验1班 李亚北 聂露露
10月20日,大连13岁男孩杀人抛尸案件震惊全国。
10月25日,聚集了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等热议话题的影片《少年的你》上映。
10月31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了《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修订草案,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
这些接连发生的事件,让国人的目光聚焦到未成年犯罪上。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成人化、暴力化的趋势。未成年犯罪者,对陌生人、同学甚至家人痛下杀手,严重挑战道德伦理底线。探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背后,有着多种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自身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
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期,抵御能力差,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缺乏。因此,未成年人很容易受社会消极因素影响,如媒体、网络的不健康信息,形成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进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提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几乎有着共同的爱好:经常出入网吧。在上网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受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潜移默化中,他们变得情感淡漠、攻击性强、目无道德、法律。而且他们会在网上或在网吧结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在频频接触中染上恶习,逐渐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可是,一些父母疏于管教子女,还有一些父母用过于溺爱的态度来管教子女。大连13岁杀人男孩蔡某在其所在的小区,就多次纠缠、骚扰女性,当受扰对象找到蔡某的父亲评理时,反被其父大骂一顿。蔡某父母的娇惯纵容,最终酿成了大祸。另外,留守家庭、离异家庭、流动式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等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位居前五。
一些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是造成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明确未成年犯罪原因后,我们才更清楚地意识到,家长对我们的管教约束、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正、学校对我们的教育引领,都是为了我们在遵纪守法的正轨上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要心怀感激,感激他们的爱心守护,感激每次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要心怀敬畏,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法律。同时,我们更要自觉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明辨是非、抵御不良诱惑。一些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不良行为演变而成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2月4日,我们将迎来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既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希望同学们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共铸法治社会!
- 2025-04-03紧绷纪律弦,廉洁过“清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清明节廉洁提醒
- 2025-03-31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举办特色班级文化展示活动
- 2025-03-31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2025年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
- 2025-03-31探索智造奥秘,点亮未来梦想 郑州二高国际部学生走进上汽“智研”基地开展科技研学活动
- 2025-03-21科学预防脊柱侧弯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