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撰稿人:高二文科创新实验2班 智昕蕊 潘姝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时代称其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有了《诗经》之谓。
我怀着敬畏之心读完《诗经》,将个人一点粗浅的认知与大家分享: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来自于民间,最接地气,也最有烟火气,写劳动、爱情、婚姻、服劳役之难、受剥削之苦、讽刺剥削者、赞美正直的官吏......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情的爱恨情仇,皆在诗歌中反映出来,可谓柴米油盐,嬉笑怒骂皆成诗歌。我最喜欢的就是“国风”中的一些诗歌,喜欢它的真实,喜欢它的坦率、直白。
魏风,魏在今天山西芮城东北,土地干,生产少,君主俭啬,人民生活比别的地方更苦,百姓更痛恨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正如朱熹所说“其地陋隘民贫俗俭”,因此,魏风的诗歌多是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诗歌本就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一群男子在河边伐木,为剥削者造车,边劳动边歌唱,记录下来,就有了《伐檀》这首诗歌。他们质问剥削者:“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为何庭有“悬貆”、“悬特”、“悬鹑”?剥削者不事劳作,稻谷却堆满了他们的仓房,猎物却挂满了他们的庭院。从何而来?当然是霸占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诗歌每一段结尾均是“彼君子兮,不素食兮”,“那些君子呀,是不会吃白食的”。对奴隶主的讽刺、憎恨、反抗之情溢满诗篇。《伐檀》是《诗经》中最富斗争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
秦风,秦地原在甘肃,迫近戎狄,常年战事不断。故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尚武精神就是秦风的特点。《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这是一首秦地的军中战歌。国君要兴兵伐敌,受到征召的士兵,修理兵器,备好铠甲,并肩奔赴战场。战场上,士兵们情同手足,同甘共苦,同袍、同衫、同裳,士气高昂,奋勇杀敌。这首诗也是秦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最好注释。
“雅”多半是周王朝士大夫上层人物的作品,故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强。用于建立国民的信心,也用于对子孙后代的教化,教育后代对国家的认同感。《绵》全篇216字,完整讲述了周族的建国历程,是周族的史诗之一。其第六章“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建筑工地上,百堵土墙齐动工,铲土声、倒土声、捣土声、削土声,声声交汇,声势压倒了大鼓的声音。只写了四种声音,就仿佛让人看到了工地上人员繁多,人人忙碌,工程节奏快,宫室拔地而起的场景,也让人联想到周族在快速地强大起来。
“颂”大都是宣扬德威、粉饰太平的庙堂乐章,艺术价值也不算高。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之源。三千年回首,品阅《诗经》,寻一泓源头之水。
- 2024-12-17教育部教材局对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 2024-12-17法校协同发力,护航学子成长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
- 2024-12-17同心聚力方致远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2024年家委会换届暨工作研讨会
- 2024-12-09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联合开展反恐防暴演练
- 2024-12-09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子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CSP-J/S比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