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撰稿人:高二理科实验2班 孙海翔 胡溢洋
撰稿人:孙海翔、胡溢洋
推荐人:徐溢凡
抗战结束,国共兵力对比是3.4比1,国民党占据着大量城市和交通线,把持着国内的几乎全部现代工业,蒋介石信心满满,急于发动内战。何应钦在请教冈村宁次后,给出的剿共方案需要两年时间,蒋介石极为不满,直接把他冷藏到美国。陈诚给出了六个月内就可灭共的方案,蒋介石甚喜。命白崇禧做国防部长,陈诚任参谋总长。
关于内战,蒋介石的战略方针是,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力图先夺取重要城市,进而控制交通线,分割解放区,再进行“分区清剿”,变解放区为国统区。依照这个方针,在内战初期,国民党确实控制了大片解放区土地。但是,占地越多,兵力越分散,背上的包袱越重,机动作战的兵力就越少。蒋介石的军队部署总是摆成一字长蛇,这同他们对铁路交通线的严重依赖有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都是铁路线被切断后,国民党重装备的主力部队便难以迅速调动,更严重的是弹粮给养只能靠空运接济,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一时的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只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解放军先后撤出临沂、延安等地区。但趁国民党主力集中南线进攻临沂时,华东野战军悄悄北上,集中优势兵力,在莱芜地区包围从胶济铁路南下的李仙洲部,三天内,歼灭国民党五万六千多人。解放军又乘胜控制胶济铁路,解放了13座县城。整个战役消灭国民党七万多人。这和蒋介石为占领临沂而高兴发生在同时,实在是一个讽刺。撤出延安,也把胡宗南集团这支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预备队牢牢牵制在陕北,而无法援助其他战场。
除了战略方针不一样,对具体战役指挥,毛泽东和蒋介石方式也截然不同:
在淮海战役中,毛泽东致粟裕、陈毅、邓小平电文“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行事,不要事事请示,”使前线指挥员能在迅速变动的复杂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做出决断,这对取得战役胜利是十分重要的。
淮海战役打响后,蒋介石急命黄维兵团从驻马店向徐州进发,还必须按“指定路线”行进,走的几乎是一条直线。对重装备的黄维兵团来说,这是一条极端不利的路线。但是,这样却方便了解放军设下口袋,等候黄维兵团钻入。
《决战》对三大决战中双方统帅的博弈分析得都十分透彻,能让我们更加明白解放军的胜利是必然的,而国民党的失败并非偶然。
- 2024-12-17教育部教材局对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 2024-12-17法校协同发力,护航学子成长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
- 2024-12-17同心聚力方致远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2024年家委会换届暨工作研讨会
- 2024-12-09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联合开展反恐防暴演练
- 2024-12-09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子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CSP-J/S比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