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撰稿人:高二理科创新1班 赵晓晴 韩垚
撰稿人:赵晓晴 韩垚同学
推荐人:周芊惠同学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院长口述,顾春芳教授撰写。书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樊锦诗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但她更多突出的是敦煌历史、敦煌艺术成就、敦煌人、敦煌精神。
公元前366年,东晋的乐僔和尚在三危山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一直到元代,敦煌石窟连续建造时间达千年之久。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艺术圣地,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之地,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之地。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精神的历史见证。
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文书。由于政府的无能,王道士的无知,闻风而来的列国强盗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大量珍惜文物。弱国的文化任人宰割,毫无尊严。1904至1924的二十年间,一批批敦煌文物被劫掠流失海外。这是中国人的心头痛,是中国历史上黯然神伤的一笔,正如陈寅恪先生说“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三代敦煌人的拓荒和坚守,使敦煌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他们承前启后,不负时代使命,在保护、研究、弘扬工作上不断创新。常书鸿先生是第一代敦煌人的领头人,他们对敦煌石窟做了初步保护工作,清除积沙,装上洞门,建了围墙,加固危崖、防治沙害。最重要的是组织临摹敦煌壁画,为敦煌研究院迈出了第一步;段文杰先生是第二代敦煌人的领头人,他们在保护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拿出一大批有分量的论文和著作,结束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尴尬局面。樊锦诗是第三代敦煌人的领头人。为了实现对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他们建设了“数字敦煌”系列工程,并引入高科技手段,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了抢救性、预防性科学保护体系。
三代敦煌人偏居西北大漠,痴心守护敦煌,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25岁的上海姑娘樊锦诗从北大考古系毕业后,服从国家需要到敦煌研究院工作,60岁接替了敦煌研究院管理工作,80多岁的高龄仍不离不弃在敦煌。其实,樊锦诗也因生活所迫,多次产生过离开敦煌的念头。敦煌158窟是释迦牟尼涅槃像,佛像的安详与超脱启示了她,人生本无生死,有了妄想才有生死,心若进入清净正定,就脱离了生死。心的力量真的无比强大!而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就在于守一不移!当下就是涅槃,当下就是佛国净土,莫高窟就是她此生的净土。她终于把根扎在敦煌,把心之归处安放在敦煌!
莫高窟第254窟有一副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壁画。三代敦煌人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的“坚守大漠、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正是萨埵那太子“自我牺牲”精神穿越时空的写照!
致敬樊锦诗!致敬伟大的敦煌艺术!致敬敦煌人!致敬敦煌精神!
对本书有兴趣者可下载阅读(仅供个人使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eeYlwHMWmqOTFsMpiRJpA
提取码:sh17
- 2024-12-17教育部教材局对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课程实施与教材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 2024-12-17法校协同发力,护航学子成长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
- 2024-12-17同心聚力方致远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召开2024年家委会换届暨工作研讨会
- 2024-12-09郑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与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联合开展反恐防暴演练
- 2024-12-09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学子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河南省CSP-J/S比赛中荣获一等奖